会议室设计说明-会议室设计说明范文
workshop的读音是英[?wkp]美[?wrk?ɑ?p]。
近义词辨析:
1、seminar:seminar相对于workshop,seminar的主题通常会更学术一些,实际操作会更少,seminar的主要目的更偏向于讨论,提出某个观点,而不是教学或者培训。
2、conference:conference的规模相对较大,而且conference的氛围也更严肃一些,通常也有正式的agenda(会议议程)。比如我们常说的记者招待会就是press?conference。
3、convention:上海国际会议中心Shanghai?International?Convention?Center Meeting。平时公司内部的日常会议都可以叫做meeting。meeting既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与会的人数也一般能够在一间会议室就能容纳,会议内容和目的也相对自由。
含Workshop例句如下:
1、The problem in the assembly?workshop?is knotty and long-pending.
组装车间是个老大难。
2、He was in the?workshop?only a moment ago.
他方才还在车间里。
3、Most of the workers in our?workshop?are women.
我们车间多半是女工。
4、Our?workshop?has stopped working to undergo repairs.
我们车间停车维修。
5、A vigorous atmosphere prevails in the?workshop.
车间里充满了活气。
6、In this?workshop, the output of July was 4.5 times that of January.
这个车间七月份的产量是一月份的4.5倍。
7、Finally fermentation?workshop?equipment layout and map production process and equipment layout plans.
最后进行发酵车间的设备布置,并制作工艺流程图和设备布置图。
8、The design of brochures on PVC sheet extrusion production design of the?workshop.
本设计说明书是关于PVC板材挤出生产车间设计的说明。
9、This intensive exam prep?workshop?will prepare you to pass the PMP exam.
这一集中考试准备课程帮助你准备参加PMP测试。
10、Professional meeting planners are always looking for presenters and?workshop?leaders for conferences.
那些专业的会议组织者会不停的寻找演讲者以及研讨会权威人士,以组织各种大会活动。
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包括那些内容
不难发现,其实大部分的办公室装修里面都是以白色的色彩装饰居多,最起码墙面的大部分范围都是白色的。青邦装修认为白色给人感觉明快,简洁,宣扬简单不繁琐的生活工作方式。从表面上来看,白色的办公室装修设计可以营造出一个安静舒适的办公环境,极大的提升职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空间。
从色彩的运用方面来看,很多高级办公室装修选择白色也是有原因的。淡蓝色,一种让人感到抑郁并且难以聚精会神办公的色彩,黑色,让人反应变得迟钝,易于产生疲劳感,急剧降低办公积极性的色彩。红色,一种让员工变得神经敏感,易动怒的色彩。紫色,一种可以减压,稳定情绪,但又让人处理问题时变得草率的色彩。
灰色,一种让人感到办公枯燥无味单调的色彩。而白色传达的是一种纯洁,有风格的办公环境,能够创造轻松愉快的明亮色彩。通过色彩运用的一个明显对比,更多高级办公室在装修时,选用白色的前台,白色的办公桌椅,白色的地砖,白色的立柱以及白色的天花。
空间感是精品高档办公室装修选择白色的另一种因素。如果你的办公室面积偏小,怎么装修也装修不出高大上的感觉,那么白色调的办公室装修就是最好的选择。白色,可以提高办公室内的光线,会让整个办公室有一个整体上的后退性和扩散感,起到一个延伸空间的作用,使得办公空间看起来更大,给人以明快、欢快的感觉。
白色的办公室装修设计以白色为主题,而我们潜意识里面讲白色当作最基础最纯净的色彩,因而很容易的就对白色产生好感,感到舒适放松。
幼儿园建筑设计说明怎么写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项目建筑方案征集任务书
(若有与规划设计条件不一致之处,以规划设计条件为准)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简称:世博中国馆)
1.2 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核心区,处于世博会园区主入口的突出位置。设计控制范围北起北环路,南至南环路,西起上南路,东至云台路,其中有轨道交通8号线穿越,有过道与磁悬浮车站相接。
1.3 项目内容
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其中中国国家馆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中国地区馆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港、澳、台分别为独立馆,每展厅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中国国家馆是建筑的主体,建筑布局上应处于主要地位。
世博会举办期间,本项目是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通过各种视听效果,展示古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世博会永久性的专题博物馆保留,中国地区馆则将和世博会主题馆一起综合考虑、统筹利用,作为举办各类商业性展览和活动的场所。
1.4 投资控制
本项目工程总投资控制在6.5亿元人民币以内(不含土地费)。
1.5 设计范围
本次方案征集,应征单位(个人)需要完成本项目用地范围内的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两部分的方案设计,设计成果应满足中国关于项目方案深度要求的有关规定。港澳台馆将由港、澳、台自建,应征单位(个人)只需预留用地范围,不作深度要求。
2 设计目标
2.1 突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现中国国家形象
应征方案首先应符合中国2010年世博会园区的总体规划理念,体现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与“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同时,作为东道主的展馆,中国馆的展示主题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因此,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应突出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简洁、现代的设计语言,通过鲜明的和具有时代性的建筑外观,展示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华智慧,展示城市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生活环境改善,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给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展现中国城市文明的历程,展现中国地域与文化特征,展现庄重、友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2.2 促进区域合力,营建标志性场区
世博会举办期间,本项目与同区的世博轴、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等建筑构成“一轴四馆”,是世博会园区的核心。世博会后,本项目将作为展览建筑永久保留,并与同区的其他建筑,一同转化为上海市崭新的文化中心区,既能够承接各类高端会议、演出,又能够举办大型专业展览,更是上海市举办大型城市性活动的平台。
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应从促进区域合力的角度出发,保证建筑的外观和空间与所处区域的空间的形象与功能定位相符,同时更应发挥并突出项目自身的亮点与特质,促进标志性场区的营建。
2.3 内外空间结合,创造优美环境
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应充分把握展览建筑特有的空间与环境设计的特点,利用各种设计元素,实现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各类景观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的有效衔接与合理转换,营造舒适、活跃、互动、富有吸引力的空间氛围,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享受。
2.4 发挥后续效用,体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项目的建筑形象与空间设计,应为后续利用和长期经营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应凸现绿色、环保、健康和节能等技术特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展现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应用。
3 设计条件
3.1 规划控制条件
3.1.1 设计控制范围位置
基地总面积6.52公顷。(见附件5)
3.1.2 建筑功能
国家馆是展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多方面特色的展馆。将设置中国知名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开放城市的城市主题展厅,建议设置展示参展地区历史、现状、文化、特色等城市特征以及与办博主题相关的主要地区展厅。
3.1.3 容量控制
中国国家馆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中国地区馆地上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3.1.4 建筑密度控制
设计控制范围内的建筑密度不大于40%。
3.1.5 绿地控制
设计控制范围内绿地率不小于25%。
3.1.6 退界控制
a) 中国馆建筑后退北环路、南环路、云台路和上南路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均不小于8米。
b) 轨道交通8号线的控制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
3.1.7 高度控制
中国国家馆、地区馆的建筑高度不超过50米。
3.1.8 街坊地面标高
街坊地面标高为+4.2米。
3.1.9 交通组织
a) 主要人行出入口建议设在上南路与云台路上。
b) 主要机动车出入口设在上南路、南环路与云台路上。
c) 建筑二层应与建筑西侧、东侧+10.0米高架步道以及南侧的磁悬浮站衔接。
3.1.10 建筑形象
中国馆是世博园区入口处重要建筑,是个标志性建筑,建筑形象简洁、现代、有中国地域文化特征。建议结合世博会主题采用生态节能技术。.
3.1.11 地下空间控制
a) 本项目的地下空间应在西侧与轨道交通8号线的预留连通口相连,南侧与磁浮站的地下空间相连。
b) 本项目的地下空间设计标高应与周边地下空间的设计标高衔接。
c) 本项目的地下空间应与世博轴、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的地下空间连通。
3.2 基地周边建筑与环境设计概况
基地中心贯穿了东西向的高架平台系统,基地西侧依次为世博轴及世博会主题馆;西北侧为世博会期间的公共餐饮广场(世博会后建星级酒店),世博会公共活动中心和浦东滨江绿洲;西北侧为世博演艺中心;基地南侧为磁悬浮交通线。
3.2.1 浦东滨江绿洲
作为基地所在区域的景观核心,“滨江绿洲”是世博核心区内滨江设置的大型生态公园,形成以江为景、两岸呼应、拥抱浦江的效果。
3.2.2 世博会公共活动中心
总建筑面积约14.2万平方米,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世博会举办期间,作为接待国家元首级贵宾、召开会议、举办论坛、发布新闻以及举办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世博会后,是上海举办大型国际会议、以及政务会议的中心。
3.2.3 世博演艺中心
地上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世博会举办期间,作为大型公共活动,包括主题巡演、名家巡演及专场演出、专题晚会及舞会以及其他室内、室外的演出活动的举办场所。世博会后,将成为集观演、综艺研究、艺术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演艺场馆。
3.2.4 世博会餐饮场地/世博会后酒店
世博会举办期间,作为园区级公共餐饮广场用地。世博会后,将新建规模1000套客房的酒店。
3.2.5 世博庆典广场
设置在浦东滨江绿洲内,是举办世博会大型庆典活动的核心空间。
3.2.6 世博主题馆
世博会前将建设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为8.5万平方米;世博会后,将作为展览建筑永久保留并扩建,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为5.5万平方米。
世博主题馆以“地球?城市?人”为名,体现“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取决于地球、城市和人的良性互动”的理念。
3.2.7 世博轴
世博轴在+10.0米平台上增加顶盖和阳光谷。磁悬浮世博车站调整至南环路南侧世博轴上,磁悬浮在经过世博轴+10.0米平台上方设置车站。在世博轴两侧的站台层下方设置站厅层,与世博轴+10.0平台相连,通过世博轴-6.0米层与轨道7号线、8号线换乘。磁悬浮车站从世博轴玻璃顶盖下方经过。世博轴玻璃顶盖与车站顶盖连为一体。
3.2.8 高架平台系统
按照世博会园区控详规划,园区步行交通采取“地面为主,高架为辅”的集散方式。高架平台系统功能主要是组织、疏导东、西向人流。在本项目中,东西两边留有进出通道口(位置见附图),通道口和本项目建筑物相连接。世博会后,高架平台系统部份将被拆除。
3.2.9 浦东核心区区域的地下空间
浦东核心区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以“丁”字形布局。其中,南北向以世博轴中心线为轴,进行110 米宽的地下空间开发,从轨道交通7、8 号线换乘的上南路口一直向北延伸到演艺中心和会议中心地下建筑部分。东西向以轨道交通8 号线周家渡站与轨道交通13 号线世博会站的换乘通道为主,横穿主题馆用地,预留通道与中国馆、主题馆相连通。
4 空间分配要求
本项目的设计内容及面积分配,可参考下表,应征单位(个人)可在此基础上依据设计经验提出详细方案。
表4-1 本项目面积总计
国家馆(㎡) 地区馆(㎡)
地上建筑面积 20000 30000
地下建筑面积 5000 15000
合计 25000 45000
表4-2 中国国家馆设计内容及面积分配表
分区 楼层 空间名称 建筑面积(㎡) 设计要求
公共服务区 地上 门厅 1000 门厅可分为外区和内区,内外区之间设票闸;
门厅外区设票务、咨询、寄存、取款、纪念品发售、雨具存放等服务设施。
观众服务区 500 设在门厅附近,设观众休息室、饮水处、卫生间、育婴室、医务室等服务空间。
餐饮区 500 供应快餐和饮料,可设于门厅上方的夹层。
小计 2000
展览区 地上 展厅 12000 可按两层至三层设计,展厅局部可挑空20-30米,净高不低于8米,顶层不低于10米;
展厅平面为大跨度无柱空间;
集装箱货车可直接进入一层展厅装卸货物,并通过货梯向二层和三层展厅运送货品。
小计 12000
会议及办公区 地上 贵宾室 500 可设于门厅上方的夹层;
附设独立的卫生间和服务间。
多功能会议厅 2500 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可灵活拆分为中小型的会议厅,净高不低于7米,可设于门厅上方的夹层。
会议室 5间,每间使用面积120平方米,可设于门厅上方的夹层。
办公用房 1000 可设于门厅上方的夹层,设接待室、领导办公室、各部门办公室、小型会议室、文档室。
小计 4000
配套服务区 地上 展览技术用房 2000 设技术制作和美工用房。
库房 净高不小于4米;
平面柱网不小于9X9米。
小计 2000
设备区 地下 水泵房、消防水池、冷冻机房、锅炉房、变配电间 3000 按具体专业要求设置。
小计 3000
停车区 地下 停车场 2000 50个车位。
小计 2000
室外区 地上 展区 / 结合入口广场设计。
装卸区 / 结合展厅和货梯设计,用于集装箱、包装箱的堆放及展览搭建用品的装卸、堆放。
国家馆 建筑面积合计 25000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20000
地下建筑面积 5000
表4-3 中国地区馆设计内容及面积分配表
分区 楼层 空间名称 建筑面积(㎡) 设计要求
公共服务区 地上 门厅 1000 设置要求同国家馆。
观众服务区 500
餐饮区 500
小计 2000
展览区 地上 展厅 25000 可按两层设计,分为31个地区展区;
展厅净高不低于8米;
展厅平面为大跨度无柱空间;
集装箱货车可直接进入一层展厅装卸货物,并通过货梯向二层和三层展厅运送货品。
地下 展览暂存库房 10000 库房净高不低于8米;
平面柱网12X18米;
可考虑采取货运坡道或大型货梯等方式与地面货运流线连接。
小计 35000
会议及办公区 地上 贵宾室 500 设置要求同国家馆。
多功能会议厅 1500 使用面积600平方米,其它设置要求同国家馆。
会议室 4间,每间使用面积80平方米,可设于门厅上方的夹层。
办公用房 500 设置要求同国家馆。
小计 2000
配套服务区 地上 展览技术用房 1000 设置要求同国家馆。
库房
小计 1000
设备区 地下 水泵房、消防水池、冷冻机房、锅炉房、变配电间 5000 按具体专业要求设置。
小计 5000
室外区 地上 展区 / 设置要求同中国国家馆。
装卸区 /
地区馆 建筑面积合计 45000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30000
地下建筑面积 15000
5 设计标准
5.1 建筑体形与外观
5.1.1 边界控制
在满足规划控制条件和设计内容的前提下,应征方案应考虑尽可能的收缩建筑边界,扩大室外活动场地,满足大型活动室外布展与人员集散的要求,保证室外场地最大限度获得自然光,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室外氛围。
同时,应征方案应深入研究和处理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两个独立的单体(港澳台馆由港、澳、台自建)以及穿越单体之间的高架步行平台的构成关系,即应保证各个单体的独立性,更应实现和谐与共生的整体效果。
5.1.2 高度控制
应征方案应深入探讨各个单体的建筑高度的分布,以及穿越基地的高架步行平台对于建筑布局的影响,在保证满足基本规划设计要求,满足建筑二层与高架步行平台的衔接、满足会展建筑大型室内空间要求的同时,还应兼顾人文尺度和使用者的便利感受,同时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
5.1.3 建筑外观
建筑形象和表现应符合本项目的设计目标,与周围的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呼应,同时又风格突出,充分体现世博主题、强调中国地域与文化特征、展现中国国家形象。
5.2 出入口和流线设计
出入口和流线设计既应满足世博会举办期间与世博会交通系统的驳接要求,又应保证世博会后,与主题馆等其他公共建筑的便捷联系。
5.2.1 出入口
各类出入口的类型、位置、数量和宽度应满足规划控制条件的要求,满足各类人员的使用以及安全疏散的要求。
5.2.2 步行流线
a) 普通公众
普通公众的可达范围应取决于其所参与的活动,应征方案应为普通公众提供清晰、畅通的交通通道,并有效限制普通公众进入非开放区域。
b) VIP
应征方案应为展会代表以及贵宾提供不同程度的便利以及安全和隐私保护,如可设置VIP 专用通道、贵宾停车设施等。
c) 员工及后勤人员
应考虑明确而安全的员工及后勤通路,包括进出展览区的展览举办方、布展人员、新闻媒体、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
5.2.3 机动车流线
机动车流线应与步行流线互不干扰或者干扰最小,并考虑以下内容:
a) 公众车辆的临时停靠点、贵宾停车点、室外转播车停车点
b) 巴士停车与等候区、出租车接送与停靠区
c) 消防车道和登高场地
d) 货车的集散与运输路线
5.3 空间与功能设计
5.3.1 空间设计
应征方案的空间组织应充分利用穿越基地的高架步行平台与街坊地面的标高构成关系,并可结合采光中庭、绿化与水景庭院、步行坡道、自动扶梯等设计元素,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对于沿公众步行流线和举办活动的室外空间,应提供适当的天气防护,同时应避免对建筑外观效果的不利影响。
对于公共服务区、展览区、会议区等公共活动区域,应赋予普通公众有机转换与自如流动的空间体验。
5.3.2 功能设计
应注重各类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灵活性,满足同时承担多种活动的需要。
对于公共服务区、展览区、会议区等公共活动区域,应充分考虑自然光与自然通风的利用。
6 设计文件的内容及深度要求
6.1 A3版面设计文本
应征单位(个人)需要提交《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征集方案》缩影文本8份,文本规格为A3 尺寸。文本内容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分:
6.1.1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应以文字形式应以简洁、清晰的文字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理念、构思与手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构思、手法和特点
b) 造型设计说明、空间设计说明、景观设计说明、流线设计说明、功能设计说明
6.1.2 设计图纸
满足A3的图纸规格的下列图纸(比例自定):
a) 表现图
b) 总平面图、主要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
应征单位(个人)可从充分表达设计概念的角度出发,增加表现图和设计图纸的数量。
6.2 设计成果电子文件
应征单位(个人)可将叙述内容与建筑方案的设计成果电子文件分类合并在1张光盘上。
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问题?
院落式空间围合出安静、祥和、亲切的小空间,既贴合幼儿需要安全感的特殊心理,有丰富了建筑的整体空间,达到了形态与内容的统一。活动单元以盒子叠落的形式排列组合,形成了丰富的空间,使空间既富有变化又简单易寻。设计刚开始的时候想到的是俄罗斯方块这个经典游戏,想运用他的色彩和体块,但是又觉得那样太复杂,不适合幼儿在里面生活。幼儿的记性差,对事物形态的概念也很差,若空间组织太复杂对幼儿不好,但是太简单又使幼儿感到乏味,没意思。幼儿园并不是要在墙上画上小娃娃就能吸引儿童,现在的孩子都比我们当年成熟的多,要让他们觉得有趣是很难的。我的这个设计是以盒子错落形成的空间变化为主题,庭院上空有桥架过,又设有楼梯,使庭院在纵向上也产生一定变化。
空调通风工程设计说明的作用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问题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关于施工图设计违反“强制性条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以下简称“条文”)发布已一年多,各地施工图审查机构也已相继开展审查工作,无疑这项工作将对提高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建筑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条文”已上升到法规的高度强制执行,所以也与设计单位的生存、发展和设计人员的技术生涯息息相关,因此引起了设计界的高度重视。省土建学会电气专业委员会在第五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上,组织全体常委深入学习条文,沟通了各地审查工作中发现的违反“条文”的常见病、通病问题,也对有争议的问题,各抒己见,热烈讨论,达到初步共识。近来福州地区常务理事及部分审查师小范围碰头会上又再次交换意见,大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将所收集到的施工图审查中违反“条文”的常见问题发布,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使同类错误不再重复。
一、违反强制标准和规范方面
1.电源进户处应做总等电位联结。违反:《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4.4条。处理:补出示意图,并增加总等电位联结的做法说明。
2.动力配电箱应重复接地,并加打人工接地体,或利用基础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达到国标要求。违反:《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第3.0.1条。处理:以修改通知单方式补做进户总箱的重复接地。
3.建筑物应考虑防雷接地措施,如不需要设防雷时,应提供完善的设计依据。违反:《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第2.0.4条第四款。处理:提供完整的计算数据,维持原设计,不设置防雷措施。分析:如厦门某某建筑物长×宽×高为32.4m×12m×6.9m,为非燃品库房。根据设计手册P677公式,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KNgAe?次/a.经计算N=0.042?次/a<0.06?次/a,故不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GB50057-94第2.0.4条第四款规定“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4.双电源没有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违处煛豆┡涞缦低成杓乒娣丁稧B50052-95第3.0.2条。处理:?
1.设计选用根据国标图集《低压双电源切换电路图》99D373制造的标准双电源切换箱,已自带闭锁装置以防止双电源并列运行。?
2.在系统图上加闭锁符号或说明。
5.二类防雷要求超过45米高的建筑应有防侧击雷措施。违反?《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第3.3.10条。处理:在防雷图上增加防侧击雷的做法说明?详3.3.10条文。
6.五路220/380V外线电源应注明哪几路不能从变电所同一低压母线段引出,以保证两路互投电源的可靠性。违反:《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第2.0.2条。处理:将电源引入线编号,加说明要求哪几路不能引自同一低压母线段。
7.机房照明与电梯电源应分开。违反:《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10-88第2.0.3第或《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82-93第2.0.3条。处理:机房照明电源改由楼梯间或走廊处灯电源接入。但应全面理解GB50182-93第2.0.1条、2.0.3条、2.0.5.1与2.0.5.2条的规定。
二、违反专业规范、规程和设计深度不足方面
1.接地型式为TN-C-S系统,进户处应做重复接地,在平面图中应标明位置,可与防雷及弱电机房共用接地装置。违反:《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以下称“民规”第14.5.3.1条?P291处理:增加重复接地平面图,并说明阻值要求。
2.弱电机房的接地未做。违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第5、7条。处理:画出弱电机房的接地平面图,标出接地板、专用接地干线25mm2绝缘铜线,专用接地线4mm2绝缘铜线及阻值要求专用接地4Ω,共用接地1Ω。
3.变电所接地电阻4Ω不符合供电部门的要求。违反:《北京供电局10千伏系统中性点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技术原则》第3条1、3款。处理:?1N接地与PE接地共用接地装置R≤0.5Ω;2N接地单独接地R≤4Ω,采用BV-1×95mm绝缘铜线穿PVC管引出;PE接地与N接地极之间相距5m以上?取6m为宜,PE接地阻值视其性质而定。
4.消防梯干线采取防火措施应明确。违反:民规8.4.14条?P143处理:将YJV型电缆改为NH-YJV型电缆。因此问题累次出现,故特将8.4.14条抄录如下:“沿高层或大型民用建筑的电缆沟道、隧道、夹层、竖井、室内桥架和吊顶敷设的电缆,其绝缘或护套应具非延燃性。”
5.消防控制室及消防用电设备电源线未选用阻燃型,消防控制线的选型应与电源线同级。违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第10.2.1条、10.2.2条。处理:按消防部门要求,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线,消防控制线均采用耐火型或阻燃型线缆。
6.屋顶风机应就近设隔离电器。违反:《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第2.5.1?三处理:在屋顶楼梯间内增设屋顶风机的隔离开关。符合隔离要求的短路保护电器可兼作隔离电器。第2.5.1条第三款:“隔离电器宜装设在控制电器附近或其他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地点。无载开断的隔离电器应能防止无关人员误操作”。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不可定为三级,只有特级、一级和二级。违反:《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98第3.1.1条及表3.1.1.处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级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并宜符合表3.1.3的规定”。本建筑物应定为二级保护对象。
8.汽车库坡道照度偏低,应考虑过渡照明。违反:《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第6.4.5条。处理:增加坡道照明灯具数量,适当提高其照度,以满足规范6.4.5“坡道式地下汽车库出入口应设过渡照明,其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白天入口处亮度变化可按10∶1到15∶1,夜间室内外亮度变化可按2∶1到4∶1取值。”
9.疏散指示灯距走道端头不宜大于10m.违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997第10.2.9条。处理:调整灯距,使走道上的指示标志灯间距不大于20m,距走道端头不大于10m.
10.仓库内不宜使用日光灯,应改用不超过60W的白炽灯,并采用IP2X型灯具。违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997第10.2.5条。处理:说明本库房为五金材料库,工艺提出的照度较高,100~200LX,本工程采用电子镇流型荧光灯,库内无可燃物,不属于可燃物品库房,故维持原设计。
11.消防设备和其他动力、照明配电系统没有分开,火灾时不便切除非消防电源。违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第6.3.1.8条。处理:各自单独回路供电、手动切除或利用断路器的分励脱扣器来自动切除非消防电源。
12.消防设备的两回路电源线路应分开敷设。处理:按规范“消防用电设备的两回路电源线路应分开敷设”的要求,由外线设计解决,两回路电缆沿不同路径敷设。
13.消火栓泵和喷洒泵的热继电器只动作于信号,不动作于跳闸。违反:《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3.5条。处理:根据4.3.5条“突然断电比过载造成的损失更大的线路,其过载保护应作用于信号而不应作用于切断电路”来修改控制原理图。注:深圳的做法是在热继电器二次线路图上加虚线框并注明“仅用来调试,调试后用其下线短接”。
14.汽车库不要设感烟探测器,易误动,最好设感温探测器。违反:《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第9.0.7条及其条文说明。处理:修改设计,改为采用感温探测器。规范的条文说明中指出“在通风条件较好的车库内可采用烟感报警设施,一般的汽车库内可采用温感报警设施”。消防审查部门仍坚持采用温感报警设施以防误动。
15.住宅电话进户第一个盒要设在起居室,且卫生间应加电话插座。违反:《北京市住宅区与住宅楼房电信设施设计规定》DBJ01-601-99,第2.0.4?3条。处理:每套住宅的起居室必须设置过路盒或出线口,电话进户不能直接接至居室,必须先引入起居室的过路盒。
16.消防泵与生活泵、污水泵电源应分开。违反:《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第9.1.3条。处理:应执行规范9.1.3条“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备设备应设有明显标志。其配电线路和控制回路宜按防火分区划分。”
17.火工品危险场所应根据其类别,选用适当类型的电气设备,其外壳表面温度不应超过120℃,选用dⅡBT4不能满足要求。违反:《火药、炸药、、引信及火工品工厂设计安全规范》第12.2.1条。处理:将所选电气设备的温度组别T4?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为135℃,已超过120℃,故不适用改为T5?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为100℃,即电气设备的型号由dⅡBT4改为dⅡBT5.
三、结束语
以上内容,仅为2001年9月至2002年1月期间,我院电气专业送审施工图返回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意见。这些问题中有些是属于违反强制性条文,有些是属于违反专业规范、设计深度不够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今后,我们要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深入学习和贯彻《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和本专业相关的各种规范和标准,既要为明年将要进行的建筑电气工程师技术资质考试作好技术和理论上的准备,又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注重质量,把我院的电气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关于电力负荷应进行分级”的问题(“条文”GB50052-95第2.0.1条)
1、设计文件应阐述建筑物建筑面积、高度、用途并确定其性质、防火类别及其中的电力负荷等级;不应只笼统说明整个建筑物按某级负荷设计,而应对各电力负荷进行分级说明。
2、负荷分级错误,常见的有:
(1)对于高度24m以下,每层面积超过3000m2的百货楼、展览楼和室外消防用水量超过25L/S的公共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规定其消防用电设备按二级负荷供电,设计人员没有查找相关规范也没有与建筑、给排水专业沟通,自认为是低层建筑,就盲目定为三级负荷;
(2)同一规范规定室外消防用水量超过30L/S的工厂、仓库其消防用电负荷应为二级,却错误定为三级负荷;
(3)一、二级旅馆中厨房动力、冷库等属一级负荷,却按三级负荷设计;
(4)对高层一、二类建筑以50米高度的习惯来划定类别,而不注意其用途、性质,如对于高度为32米8层的医院,或每层面积超过1000m2、高度28米的综合楼属一类高层,其消防用电负荷应为一级却划定为二级等等。
(二)关于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问题(GB50052-95第2.0.2)
1、“条文”规定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这一点设计人员一般都比较清楚,问题主要出在许多工程变配电所没有同步设计或“另行委托”,有的地区干脆规定所有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由供电部门设计,连高层建筑内部变电所,也只留出位置,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做法,会潜在许多违反“条文”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应对供电电源等级提出明确技术要求,若只做末端设计,致使被委托方盲目按常规系统设计,而不能满足负荷等级要求。比较到位的做法可以给出供配电系统的主结线模式辅以运行方式说明,或以列表形式将各回路按负荷等级、供电要求分类。
2、对于一类高层建筑,当选用柴油发电机作为一级负荷的第二电源时,设计应明确要求柴油发电机设有自启动装置,并能在30S内供电,才能满足“高规”对消防设计按一级电源供电的要求。
3、当一类高层建筑两个电源引自附近开闭所两条馈线时,应明确该开闭所上一级两路电源,来自两个不同发电厂或来自两个区域变电站。
(三)关于“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误并列措施”的问题。(“条文”GB50052-95第3.0.2条)
1、设计文件应有防误并列措施的有关说明及图纸设计内容。
2、设计不应仅简单文字说明“应采取防误并列措施”,对一级负荷应特别注意表达柴油发电机的自启动条件,各主开关间的电气、机械联锁条件,以及主开关必须配置的附件,用钥匙开关做机械联锁的应给出相互之间的联锁关系等。
3、根据“条文”解释要求柴油发电机自启动信号应取自正常电源主开关的辅助接点,而不应仅取自高压侧进线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失压信号。
(四)配电装置的布置问题(“条文”GB50053-94第4.2.6条)
1、“条文”规定“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6m时,其柜(屏)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违规多发生在变压器与低压柜组合布置(或其间虽有间距,但不足一个出口的宽度)的情况下,还有误认为该“条文”仅指低压配电装置,忽视了该“条文”同样适用10KV配电装置,在大工程高压柜较多面积紧张的情况下,常发生违规。
2、对于长条型的配电室,两台及以上大容量变压器与配电柜一字型组合布置,加上应急母线柜,其长度往往超过15m,屏后通道除两个出口外,尚应增设第三个出口。
(五)“关于强、弱电用房布置位置”问题。(JGJ37-87《民用建筑设计导则》第4.7.1条)
设计人员一般会注意变配电房不要布置在厕所、浴室、盥洗室的直接下层,但还应注意到其他强弱电用房,如柴油发电机房,预留给供电部门的环网柜间、开闭所、通讯机房、电脑机房、消控中心、强、弱电配电小间均属有防潮要求的用房,同样不能布置在厨房、浴室、盥水室的直接下层。
另外近年来流行的单元式高层住宅,给建筑、电气两个专业带来一个难题,也就是“条文”GB50045-95(1997年版)第6.2.5条规定“楼梯间及防烟楼梯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电气强、弱电竖井间由于需要开设检修门,而不允许布置在这些部位,这就造成建筑专业“违规”,这个难题还有待电气专业配合建筑专业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六)“关于TN-C系统中,PEN线严禁接入开关设备”的问题(GB50054-95第2.2.12条)
该“条文”违规多发生在TN-C-S系统的电源进户处理上,由于有的设计者对TN-C-S系统的概念不清,在进户开关选用4极的情况下,PEN线重复接地点取在开关后,至使PEN线接入开关设备,造成违反“条文”。对于这个问题,经常还附带一个不符合相关专业规范的问题,即在住宅进楼电源开关采用4极漏电开关时,多线画法表达为将PEN线当成零线,接入开关N极并穿过漏电开关后,再重复接地,其结果不符合GB50054-95第4.4.17条规定“PE或PEN线严禁穿过漏电动作保护器中电流互感器的磁回路”,造成漏电开关误动作,正确的接法应将进线PEN线先接入PE接地端子(该端子与地网或MEB连接)完成重复接地后,PE与N线分开,N线再接入四级开关的N极。用单线表示法,也应用文字明确表达在开关前重复接地。
(七)关于“装设漏电开关时,应能将其所保护的回路所有带电导线断开……”(“条文”GB50054-95第4.5.6条)
单相插座回路装设的漏电断路器,应采用双极(2P或PN),住宅进楼总开关装设的防电气火灾漏电断路器,应采用4级(4P或3PN),由于民用建筑中多为单相负荷,其三相负荷不可能完全平衡,N线属带电导线。在不能确保N线为地电位情况下,断路器就必须将其与相线同时断开,以策安全。配电系统图上应注明极数。
(八)关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封堵问题(GB50045-95(97年版)第5.3.3条)
设计说明应要求强、弱电竖井在设备安装完毕应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有的设计没有说明,或虽有说明,却说明不完整。
(九)“关于总等电位联结”的问题(“条文)GB50054-95第4.4.4条)
设计文件不能只简单写“应做总等电位联结”,而应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做法要求,接地平面也应表达到位。按照国标图集97SD567“等电位联结安装”第7页做法,固然很好,但对于大工程,从总等电位端子箱(MEB)预埋镀锌扁钢到各联结对象,实际施工很难准确一次到位(因相关的设备位置不一定很确定)。本人认为可在大工程的变电所或建筑物的电源进线箱处设“MEB”。为可靠起见,“MEB”必须有两点与接地网连接。可利用与“MEB”连通的地梁中主钢筋一般>Φ16,互相可靠焊通引至各接地预埋块或钢筋抽头,其效果可视同国标,图集做法,这样可省工省料,且钢筋暗敷于砼基础梁内不易锈蚀,保证可靠。MEB预留的端子可供邻近联结点引接或作备用。
这里还必须提醒的是,许多高层建筑暖通及给排水竖井也应预留总等电位联结点,同时兼供防雷接地用。
(十)关于防雷问题(“条文”GB50057-94,第2.0.1条,3.1.1、3.3.10、5.2.1条)
1、很多工程没有说明建筑物的防雷类别。
2、对可能介于第2类、第3类的防雷建筑物之间的工程,如大面积的多层公共建筑或商住楼等,应认真计算其“年预计雷击次数”依据计算结果和规范要求确定工程防雷类别,不应凭感觉随意地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对单层建筑有的甚至不经计算就不做防雷设计,都可能造成“违规”。
3、“条文”要求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具体要求应根据规范中各类的防雷措施执行,有的工程采用低压架空进线,设计没有要求在入户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采用铠装电缆(含静电、控制及其它系统电缆)进出线的,没有要求“进出线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都属违反“条文”。此外,尚应注意防高位雷电波侵入,对固定在屋面露天处的电气设备,如冷却塔电机、航空障碍灯、屋面上投光灯、正压风机、排气机等,其配电线路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见GB50057-94第3.5.4条规定。
4、二类防雷建筑物防侧击雷措施设计中,有相当部分设计人员仍沿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在30米以上每三层做均压环……等”,而没有正确执行“条文”3.3.10条的规定。特别是其中第四款即“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
5、作为接闪器的屋面避雷网格,新旧规范规定不同,新规范即GB50057-94,如二类防雷建筑物规定为≤10×10m或8×12m,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为15×15m,设计时,应予注意。
(十一)关于电梯电源的专用性问题(“条文”GBJ50182-93第2.0.1、2.0.3条)
1、为了保证电梯安全运行,避免其它用电设备的干扰,“条文”强调了“电梯电源应专用,并应由建筑物配电间直接送至机房”,也就是该供电线路不应再带其它负荷。有些工程的电梯电源配电箱配出正压风机、稳压泵、电梯机房照明、插座、电梯井道照明、航空障碍灯、排气风机等供电回路,既违反了“条文”第2.0.1条,也违反了“条文”第2.0.3条“机房照明电源与电梯电源分开”的规定。同时不符合“高规”GB50045-95第9.1.3条中规定的“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供电回路”的规定,也不符合GBJ50182-93中第2.0.9条关于“井道照明宜由机房照明回路获得”的规定。按照“条文解释”“机房照明本应属于建筑物照明”所以设计可考虑在机房设照明箱,配电给机房照明、插座、井道照明等。其电源高层建筑可从应急照明箱提供,多层建筑宜从楼电源箱配出回路。
2、有的设计将电梯电源箱置于机房深处,违反了“条文”2.0.5.3条关于“主开关的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接近”。
3、设计应了解电梯最大负荷电流(设备厂家样本提供),正确选用主开关,特别应注意当采用刀熔开关时,其熔体电流应能躲过电梯频繁起动的尖峰电流。采用空气开关应选择电动机型保护特性的开关。有的设计选用照明保护特性的开关或熔断器的熔体按空气断路器长延时电流值选择都属违反“条文”2.0.5.1条的规定。
(十二)关于照度标准问题(“条文”GBJ133-90第2.2.1条、第2.2.2条)
审查中发现违规的问题多出在办公建筑和阅览室等场所的照明,由于办公室、会议室的照明常一次设计到位,其照度标准又纳入“条文”,规定最低为100LX,但很多设计人员随意性太大,随便布置几盏荧光灯了事,远达不到100LX最低标准。还有学校的图书馆中的阅览室照度也未达到“条文”规定的最低标准150LX.顺便提及学校照明虽没有纳入“条文”,但对于学校的教室、电脑教室等场所照度标准都应达到相应规范的最低标准,应引起足够重视。
(十三)关于消防设计
关于消防设计除“高规”、“低规”中规定的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应设置的部位,以及需要设置疏散应急照明部位纳入“条文”外,其它内容比较少,所以违反“条文”的问题也相对少些,但违反相关专业规范的问题仍比较多,就不在此文中赘述。
现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是,2001年4月5日颁布,2001年7月1日起施行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年版第6.2.7条、6.3.3条、11.0.1条-11.0.5条均列为与电气专业相关的强制性条文。这些“条文”的规定与同一规范87年版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相比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严格更具体的规定。由于这些“条文”是出现在水专业规范中,致使相当部分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未曾注意到,或理解执行不到位,成为近期违反“条文”的常见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没有实现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或兼作喷雾泵时,喷雾系统雨淋阀组压力开关),其动作信号直接用实线引至泵动力箱或消控中心联动柜连锁自动启动喷淋(雾)泵;
(2)没有实现消控中心对消防水池水位及屋面消防水箱消防水位的监视(注意是指高水位,即应保证消防的用水量);
(3)应实现消控中心对喷淋泵主、备用电源的监视;
(4)当作为喷雾泵时,没有实现在消控中心、水泵房,两地对其雨淋阀组的电磁阀的控制以及状态反馈;
(5)消防报警系统没有监视湿式报警阀进出口信号阀的状态。这些内容设计涉及强电的水泵控制原理接线图,消防报警、联动系统图,消防平面布置图,应密切配合水专业做出设计,但很多设计单位在接到审查报告后,只发一个简单的文字修改通知书,是不能满足设计深度要求的。上述问题提醒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新发布的“强制性条文”的信息,同时不要忽视相关专业“条文”中与电气专业有关的内容。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source=bdzd
设计顺序:先末端,后主机 设计原则:合理、经济,最大限度节约运行成本 设计方案及适用范围: 一、末端部分: 1、风机盘管系统; 适用范围:一般办公、餐饮等场所 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适用范围:要求较高的办公、酒店、餐饮娱乐等场所 3、全空气系统; 适用范围:商场超市、车间等大开间场所 二、主机部分: 1、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 适用范围: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 2、风冷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 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没有机房、无专人值守 3、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市政或锅炉供热; 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大、有专用机房、电力充足、需专人值守 4、溴化锂机组制冷(制热),市政或锅炉供热; 适用范围:电力不足、有市政热源并经综合比较经济、有专用机房、需专人值守 三、其它: 1、一拖多系统; 适用范围:空调面积较小、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空调面积较大但非同时使用且需独立计费等场所 2、风管机系统; 适用范围:大开间、无专用机房、无专人值守、控制灵活、初投资较低 设计程序: 一、末端部分: (一)设备选型: 1、计算实际空调面积; 2、根据使用场所确定冷负荷指标,计算出设计总负荷,根据设备布置特点确定所需设备数量,确定设备型号; 冷负荷概算指标: 采用组合式空调器,循环次数商场6~7次,推荐8~9次 (二)水系统设计: 1、设备定位布置,确定立管位置,根据系统复杂程度确定采用同程式或异程式(当立管与最末端设备距离超过30米时尽量采用同程式); 2、确定主管道走向,并与设备合理连接,当主管道有分支时应设阀门以便于调节; 3、根据设备流量确定每一管段的水流量,再根据设计水流速计算出管径; 4、空调水设计流速为0.9-2.5m/s,管径越大、流速越大,管道比摩阻应小于500; 5、水管与设备连接时,进水管上设软接、过滤器、阀门,出水管上设软接、阀门; 6、冷凝水管径设计: 当机组冷负荷q≤7kw,dn=20;q=7.1-17.6,dn=25;q=17.7-100,dn=32;q=101-176,dn=40;q=177-598,dn=50;q=599-1055,dn=80;q=1056-1512,dn=100;q=1513-12462,dn=125;q>12462,dn=150 7、空调水管保温: 当采用超细玻璃棉管壳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5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 当采用橡塑材料保温时,供回水管保温厚度采用30mm,冷凝水管保温厚度采用15mm; 当冷凝水管采用pvc等塑料管材时,可不作保温处理。一拖多氟系统应当保温。 (三)风系统设计: 1、风量选择: (1)新风工况:按每人最小新风量确定 影剧院、博物馆、体育馆、商店,每人最小新风量8m3/h; 办公室、图书馆、会议室、餐厅、舞厅、普通病房,每人最小新风量17m3/h; 客房,每人最小新风量30m3/h,正常采用50m3/h; (2)回风工况:按循环次数确定,一般取8-10次/h,即空调空间体积×(8-10)/h 2、风机风压的选择: 估算法:风压=(最不利环路长度×10)pa 3、设备定位,尽量靠近水系统立管; 4、布置风口,在保证无空调区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风口数量、保持风口规格统一;送风口风速在2-2.5 m/s之间,回风口风速在3-5 m/s之间,根据风口风量和风速确定风口尺寸; 5、确定主风道走向,并与各风口合理连接,当主管道有分支时应设阀门以便于调节,并且每个风口均设风量调节阀; 6、根据风口数量确定各段风道风量,再根据设计风速计算出风道截面积,根据安装空间确定风道规格,在保证装修标高的前提下,尽量减小风道的宽高比,尽量减少变径; 通风空调风管内设计流速(m/s): 注:1、表中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对消声有严格要求的系统,管内的流速不宜超过5 m/s,支管内的流速不宜大于3 m/s。 7、当风道穿越机房或防火分区时,风道上应设防火调节阀; 8、当风机风量大于10000 m3/h时,风机的进出口应设消音静压箱,通过静压箱截面流速为2-3 m/s;小于10000 m3/h时,在风机出口处设消音器即可,消音器的内径与主风道相同; 9、钢板空调风道保温: 当采用超细玻璃棉板保温时,保温厚度为40mm;当采用橡塑板保温时,保温厚度为15mm。 二、主机部分: (一)制冷、制热主机: 根据使用场所确定负荷概算指标,再乘以总的空调面积便可计算出总的设备负荷,再根据系统情况确定主机数量,选出设备型号;对于一些多用途的空调场所,计算设备负荷时需考虑同时利用系数。 空调主机负荷概算指标: (二)冷却塔: 根据制冷机组的所需冷却水量确定,实际选用的冷却塔水量应大于所需水量,应当注意的是冷却塔的工况应和机组冷却水的工况保持一致。 (三)冷媒水泵: 1、数量:比机组多出一台作为备用; 2、流量:根据机组冷水流量 ×(20~30)%确定; 3、扬程:根据系统情况,通常取(20~40)m; (四)冷却水泵: 1、数量:比机组多出一台作为备用; 2、流量:根据机组冷却水流量 ×(10~15)%确定; 3、扬程:根据水泵至冷却塔的高度+机组压降+(5~10)m;(五)软化水设备: 根据流量来确定,通常取(3~8)m3/h 补水泵的流量,应根据热水的正常补给水量和事故补给水量确定,并宜为正常补给水量的4-5倍。正常补给水量一般按系统水容量的1%考虑。初步设计时可按循环水量的1%估算。补水泵的流量是正常补给水量+事故补给水量;而水处理设备的流量可按照正常补给水量确定,即1%。 补水量可按照系统负荷来估算:以设计冷量为基础,系统水容量大约为2-3l/kw。有用建筑面积来估算,大概每平方1升 (六)软化水箱: 根据标准水箱尺寸,通常取(2.5~8)m3 (七)落地膨胀水箱: 1、罐体直径通常取:φ1000~1200 2、配2台水泵: 流量:(3~8)m3/h; 扬程:(冷媒水泵扬程×1.3)m (八)分、集水器、分气缸: 1、直径d=(1.5-3)×支管中的最大直径,mm 2、长度按支管数量和阀门型号确定 (九)冷却水处理: 通常在机组冷却水进口处设电子水处理仪进行处理。 一般中央空调系统的定压点均设在冷冻水泵的入 口的回水干管上,这样可以使水泵产生的压头在系统中得到合适的分布。目前供热空调系统定压补水方式主要有膨胀水箱定压补水,补水泵定压补水,气体定压罐结 合补水泵定压补水等。其中膨胀水箱定压补水是最经济最简单的方式,所以现在在民用建筑中大量使用,但是膨胀水箱必须设在系统的最高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