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装饰艺术设计方案有哪些内容怎么写-校园装饰艺术设计方案有哪些内容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XX级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第5学期(第十八周至第二十周)和第6学期(第一周至第三周)进行毕业设计,现就毕业设计的任务、要求、进度安排如下:
一、毕业设计目的和任务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计划的教学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学生毕业前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与集中展示,是学生毕业及获取毕业资格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选题、策划、设计、制作并展示;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和深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1.通过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严谨求实的作风,同时培养学生间的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文献、设计手册、实践和调查研究等方法获取知识的技能,要求学生依据任务书选题,独立(合作)完成策划、设计和作品制作及设计文本编写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核。
二、毕业设计形式与要求
1.学生要在校园内进行设计,指导教师定期召集进行指导;
2.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一人一题,或两人一题(加展示模型)。
3.设计所需的各种软件、材料等均由学生自行解决;
4.选题时学生避免撞车,抄袭他人作品、下载网络上的作品或由他人代做的,一律做不及格处理。
三、毕业设计工作流程
1.向毕业学生下发艺术设计专业XX届毕业设计指导书;
2.毕业学生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编写课题报告和全面开展毕业设计;如果是两人一组完成毕业设计方案,必须递交展示模型制作方案(ppt),方案通过后才能实施;
3.艺术设计专业组织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毕业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并完成设计及文本材料;
5.毕业设计作品布展、展览、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6.学生上交材料并评定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
四、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及要求
某室内空间设计(选题见附件)
1、项目施工图(平面图、立面图、顶面图、水电图、剖切图、节点图等),图纸总数不少于50张。
2、方案效果图主要空间5幅以上(手绘、电脑效果不低于2幅)
3、设计说明(含设计构思、主要用材、工程造价等)
4、工程文件(工程概况、工程进度表、预算)
5、毕业设计作品展板的电子版(1200×900mm.200dpi)
6、展示模型必须由两人共同完成。尺寸要求:600×800mm
五、毕业设计内容
1、毕业设计手册(a3胶装)
内容包括封面、首页(个人简介)、目录、设计说明、展板、手绘效果图(原件)、3d效果图、施工图、工程文件、总结、封底。
2、毕业设计作品展板(1200×900mm),高精密度写真、装裱。
3、毕业设计ppt(方案设计)
4、展示模型(600×800mm)
5、所有设计电子文档
六、毕业设计进程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资料收集与素材整理的阶段:
1.选择设计题目,确定设计选题范围内各种设计内容;
2.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同类设计的实地调查;
3.确立设计主题、设计风格、流派与文脉;
4.完成开题报告的编写;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平面布置、效果图制作)
第三阶段:深化设计(施工图设计制作)
第四阶段:工程文件(工程概况、工程进度表、预算)
第五阶段:成果打印、制作、答辩、评分、展览
1.制作毕业设计展板及室内展示模型;
2.按照《毕业设计文件要求》完成各项毕业设计文件制作;
3.完成毕业设计挂网;
七、毕业设计展览、答辩及评价
1.毕业设计展览要求:
展板规格(900mm×1200mm)、毕业设计手册(a3胶装)、展示模型(600×800mm)
2.毕业答辩要求:
本次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及不合格作品的评定:由指导老师依据学生平时表现、设计量及作品质量提交专业讨论,最终评定。毕业设计答辩次序按班级、学号的前后排列。
3.毕业设计评价
本次指导教师评价(结合学生协作、创新、创意设计、工作态度、文本材料及考勤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集体评价(结合学生作品的创意、成品质量、实用性及毕业答辩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综合总成绩,具体比例为:指导教师占总成绩60%,集体评价占总成绩40%。
八、考勤与指导:
①指导教师随时指导、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学生要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设计进度(每周至少二次);
②学生必须在校内完成设计任务(特殊情况除外),不得擅自改变设计地点,否则按旷课处理;
③学生必须要按指导教师的进度要求,完成设计,学生无特殊理由而迟交各项作业,指导教师将酌情处理,设计过程中从不与指导教师交流和不交作业者,一律做不合格处理。
九、毕业设计文件要求
(一)毕业设计作品电子文件
1.毕业设计作品电子文件:
最终设计作品刻盘上交专业老师,作品电子版必须包括:绘画手稿、源文件、参考资料、jpg格式以及毕业设计过程材料、设计成果材料的word格式文件,展示展板,展示模型ppt(模型照片);毕业设计存盘名称:班级+学号+姓名。
2.毕业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封面(使用专业统一规格的封面)、目录、调研与分析、设计定位、设计方案、设计成品(展示设计效果图)、设计总结、参考文献;
3.毕业设计过程材料文本
①过程材料封面(使用专业统一规格的封面)
②目录
③课题任务书
④课题开题报告
⑤指导教师指导和检查记录表
⑥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
⑦成绩评定表(集体评分、答辩)
⑧答辩记录
⑨毕业设计作品手册
(二)毕业设计作品手册
内容包括封面、首页(个人简介)、目录、设计说明、展板、模型照片、效果图、施工图、工程文件、总结、封底。
十、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1、XX年下学期18-20周(星期一下午5-8节,地点:5-605
),星期五上午(1-4节,地点:5-603);
2、XX上学期1~2周毕业设计时间、设计答辩,地点另行通知;
3、XX年上学期第二周星期五为交毕业设计时间,逾期者后果自负。
4、XX年上学期第三周毕业设计展,时间另行通知。
5、毕业设计电子版于上学期学期第二十周前交到指定地方
文件名为:班级姓名学号。例:文件名装饰XX级-1班孟冲01.
十、特别说明
毕业设计要求所有装饰艺术设计专业XX级学生,必须按时按量完成,不能以任何借口不交或迟交,如有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此次毕业设计成绩不予评定。
指导老师:龙滟潋
联系电话:135xx2366
幼儿园书桌墙面装饰都有哪些制作设计
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我为校园添色彩》教案,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我为校园添色彩》教案一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通过校服的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难点:服装设计过程中把握大体比例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图投影片及与之配套的数套服装图复合投影片。
学生学具:搜集若干服装设计效果图、照片等参考资料;铅笔、彩色水笔、各种布头或彩纸,剪刀,胶水等。 一、导入
同学们,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大家想不想使我们的校园变的更加美丽多彩呢?(生答:?想?)那么让我们献出智慧与热情,为我们的校园添色。
1、学生讨论?如何为我们的校园添色彩?这课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请数名已准备好的学生?模特?进入教室进行服装表演。
3、师生讨论:购买服装时如何进行选择?
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学生回答:颜色比较鲜艳的、宽松休闲的、适合运动的。有的喜欢颜色比较素淡的、比较合身的衣裙等等。
学生装的特点:宽松休闲、适合运动,颜色搭配适中。
二、新授
1、投影片及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服装设计作品,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1)、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从整体入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的把握服装的廓形,要与人的职业、身份相实用。
(2)、服装的色彩设计:服装的色彩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也要考虑到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常用的搭配方法有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
2、引导学生进行校服设计练习。(请同学们试试看)
⑴、用铅笔设计草稿、用水彩笔着色完成。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必过于均匀,只做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⑵、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人体的大体轮廓,用碎布头或彩纸剪贴服装。
⑶、要求每位同学任选一种方式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放轻音乐,调节课堂气氛)
三、评讲作业
结合学生作业让同学们一起进行评价,找出优点、缺点,好在那里,缺点如何进行改正会更好,教师总结评价。
四、课后拓展
⑴、评选出最优秀的校服作业,向学校推荐,争取用于今后本校校服设计制作的备选方案。
⑵、留心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身份人的不同着装,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和定做服装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
⑶、举办校服设计作业展览、交流、评议活动。
⑷、根据优秀的设计稿,利用报纸、布料、包装纸等材料制成服装,用围巾、帽子、树叶、花瓣作为饰物,进行时装表演。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我为校园添色彩》教案二单元总目标:
通过对学生装、校园环境艺术品的设计与模拟制作活动和校园规划模型的设计索利用各种艺术方法与艺术手段美化自己的形象、美化校园环境、创设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的能力。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内容可分3课进行教学,共用5课时完成。
第1课 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1课时)
第2课 校园环境艺术品设计与模拟制作(2课时)
第3课 校园规划模型设计制作(2课时)
活动一课题: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装的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活动安排:
设设与展示
1、画一幅学生装设计图,写出设计思路,还可以用你小活中的材料试着做一件模拟学生装。
2、利用自己设计的学生装开?个学生装发布会。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图投影片及与之配套的数套服装图复合投影片;预制供学生叠加粘贴服装的黑色或灰女人体模特剪影图;请数名同学课前穿好大小合体、款式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的学生装以备课堂表演供同学欣赏、参考。
◆学生准备学具:搜集若干服装设计效果图、照片等参考资料;铅笔、彩色水笔、各色布头或彩纸,剪刀,胶水等。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与学生讨论?如何为校园添色彩?这一话题,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b.请数名已穿好学生装的同学进入教室进行服装表演,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c.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服装时你如何进行选择?服装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学校的学生装应该体现什么特色?
d.出示服装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①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从整体造型人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地把握服装的轮廓,要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
②服装的色彩设计:服装的色彩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也要考虑与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常用的色彩搭配方法有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
③服装的面料选择(只作提示,内容从略)
(2)发展阶段
指导学生进行学生装设计练习。
练习方式:
①效果图的绘制:用铅笔画设计草图,用彩色水笔着色完成。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必过于均匀,只作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②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人体的大致轮廓,用碎布头或彩纸剪贴服装。教师预制的黑色或灰女人体模特剪影图可供学生叠加粘贴,展示自己的设计效果。
③要求每位同学任选以上两种方式之一,设计男、女学生装各一套
(3)收拾与整理
整理学具,恢复教室整洁。
3.课后拓展
(1)评选出最优秀的学生装设计作业,主动向学校推荐,争取用于今后本校学生装设计制作的备选方案。
(2)留心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的着装,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和定做衣服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
(3)举办学生装设计作业展览、交流、评议活动。
(4)根据优秀的设计稿,利用报纸、纸盒、塑料、线材、布料、等废旧材料以及围巾、帽子饰物等现成品制作成服装,召开服装设计新作模拟发布会,进行服装表演,配以音乐、化妆、动作、舞台美术、海报招贴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和表演才能。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自觉地以审美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人们的着装。
2.能否恰当地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3.是否对本课内容有持续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本课的各项活动。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关于校园学生装设计教学中的?综合探索?途径与方式的研究。
2.关于学生装设计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相结合的研究。
活动二课题:校园环境艺术品设计与模拟制作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环境艺术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环境艺术壁画、雕塑小品的设计制作过程。
2、校园雕塑小品和壁画的设计应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协调符合审美要求。能初步提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改进建议。
活动安排:
1、欣赏这些艺术品,想一想,它们与环境协调吗?
2、集体考察一下自己的校园环境,讨论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环境艺术雕塑、装饰壁画的图像资料、泥、泡塑块、卡纸或其他材料制作的校园环艺雕塑小品和装饰壁画小样范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如有条件)等。
◆学生准备学具:泥、泡塑块、卡纸、竹、木、金属等材料;塑形、切割工具;乳胶等粘接材料等。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展示环艺雕塑、装饰壁画的图象资料和校园环境艺术雕塑小品和装饰壁画小样范作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思考问题校园里设置的艺术品应该如何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在校园里设置艺术品应该考虑选择那些内容和形式?你认为目前我们的校园环境应作哪些改进?何处应增加何种壁画或雕塑艺术品?提出作业要求设计一件校园环境艺术雕塑小品或装饰壁画,并任选材料制作成小样。
b.走出教室,进行校园实地考察,然后交流讨论,对校园环境现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改进实施方案,包括自己要设计的校园艺术品的内容、形式、使用的材料及制作方法步骤,并对同学的方案加以评述。
(2)发展阶段
归纳学生的各种方案,分步讲解艺术品与所处环境协调统一的原则、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材料的选用以及制作方法步骤。
学生进入设计制作过程,其间教师及时将有创意的作业向大家介绍,供大家借鉴。对创意构思和制作有困难的同学给以适当的指导帮助。
两课完成设计制作过程。
(3)展示讲评
交流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注意将作品与拟置于的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评价,避免单一评价作品本身。
3.课后拓展
(1)对社区或乡村环境进行审美考察,提出自己的改造见解,并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环境艺术小品的模拟设计制作实践。
(2)如有条件,请校方安排施工,将优秀作业小样放大为设计尺寸,置于校园中。
环境艺术是人与其活动的环境场所、自然景况、各种接触用品等之间的综合设计和处理。它包括城乡环境总体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设计、商业及交通信息系统环境设计、室外建筑群体的设计、室内陈设,各种用品设计以及与之相配的室内外雕塑、壁画等的统一安排设计。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明确了环境艺术品与所处环境的协调统一设计原则。
2.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美化建设的习惯。
3.是否表现出关心校园和社区环境艺术建设的热情。
4.制作过程中是否表现出有计划性、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美术课环境艺术小品设计制作教学与学生现代设计意识的启蒙。
2.培养学生以艺术的眼光和审美的思维看待周围的环境。
活动三课题:校园规划模型设计制作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建筑和环境,模型设计制作知识和技能,合作设计制作校园规划模型,开拓学生的三维立体想像空间,训练立体造型的创意和动手制作能力。培养热爱生活、学习环境及学校的情感。
活动安排:
1、集体策划,绘制校园规划图。
2、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全班同学一起制作一组校园模型。
3、布置展示,邀请全校同学或家长参观、评述。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建筑模型设计制作、效果图、制作步骤图示等参考资料。
◆师生通过搜集,共同准备模型制作所用的材料、工具:各种白色、彩色卡纸、硬纸板、纸箱板、瓦楞纸、玻璃纸、废透明胶片、易拉罐等金属板材、木材、吹塑纸、硬泡塑(聚苯乙烯板)、软泡塑(海绵)、电热丝泡塑切割器、美工刀、剪刀、圆规、直尺、乳胶、胶水、铅笔、橡皮等。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引导学生讨论、想像自己校园未来的美好面貌,描述自己所见的建筑中最喜欢的一两个,从造型、布局、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介绍。
b.展示建筑模型设计制作欣赏、效果图、制作步骤图示等参考资料。介绍校园建筑模型的具体制作过程:
(a)总体构思:有哪些建筑设施,如何布局各建筑的造型、结构、色彩等
(b)平面规划设计:画出平面布局草图
(c)主体建筑的制作:大型部件的制作、表面构件的处理
(d)附属建筑的制作
(e)其他设施的制作与配置
(f)总体调整完成
(2)发展阶段
a.讨论确定校园模型的总体造型和实施方案。小组之间进行设计在课堂完成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制作必要的附属部件,完善地形、操场、绿化、景观(如壁画、雕塑、喷泉)等区域,使整个校园模型更为精致、美观。
b.为模型拍照,布置模型的展示场地,邀请家长、老师和同学前来参观,共同进行欣赏、评述。分工合作,各组分别同时设计制作所分工负责的建筑和区域。
c.小组内进一步将各建筑部件的制作分工到人。
d.用两课时的时间完成设计制作过程。
e.各组同学把做好的模型单元组合在一起,成为校园模型整体。
(3)收拾与整理
作业接近完成时,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和修改,最后完成作品。
整理工具材料。恢复教室的整洁。
3、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关注校园环境,根据所学的环境规划与模型设计制作知识,积极提出设计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干和能力。
(2)在课堂完成的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制作必要的附属部件,完善地形、操场、绿化、景观(如壁画、雕塑、喷泉)等区域,使整个校园模型更为精致、美观。
(3)为模型拍照,布置模型的展示场地,邀请家长、老g币和同学前来参观,共同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充分表达出了想像力和新颖的设计创意。
2.设计构思中,是否充分考虑到了各个建筑主体和设施与整个校园环境的协调。
3.制作过程中是否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且步骤清晰,耐心细致,专注投入。
4.在设计制作活动中能否于同学愉快的交流与合作。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环境审美意识的培养与中学美术课教学。
2.关于人际良好合作态度的养成与美术课堂教学关系的研究。
装修设计包括什么
对于幼儿园来说孩子入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以为要考虑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而幼儿园墙面的简约装饰会让孩子们集中精神,很快找到幼儿园中自己喜欢的事物上,容易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幼儿园墙面简约装饰要搭配相应的动物形象,最好是那种手绘立体的效果图,这样能让孩子找到熟悉的感觉,并且还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1,幼儿园的手绘墙面设计
书桌墙面装饰手绘儿童目前比普通的幼儿园装饰形式,手绘是一种艺术,可以增强孩子的审美思维,书桌墙面装饰孩子也可以促进对艺术的理解,以及房间墙壁的装饰您可以用手工制作风格的孩子外观,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卡通图像和活动场景的相应手绘表示,这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
2,儿童墙贴和手工设计。
书桌墙面装饰房间的墙面装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方:楼梯,走廊,教室,这些都是最常见的孩子或父母关心的地方,所以在这些地区添加一些孩子的工作让更多的人可以看,书桌墙面装饰也可以隐形添加孩子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书桌墙面装饰主要配件有:手工贴纸,玩具,花卉饰品,剪纸等。儿童的工作没有装修,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参与建筑和课堂内容,这样既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又可以提高孩子的归属感。学前班。
3,幼儿园墙面设计?
书桌墙面装饰采用一般设计的设计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创建环的系统,以促进儿童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充满童趣的同情和纯真,符合儿童审美和心理发展的期望。它不需要精致的装饰,简洁的设计,它可以使整个空间充满温暖。使用拼接技术设计不同场景,扩大儿童的想象力,书桌墙面装饰促进儿童的智力和智力发展。课程表,表彰栏目,资格栏目,认知模式等,可以有效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儿童的美学与成年人的美学不同。书桌墙面装饰在设计中,我们不仅要强调教育,更简单的卡片装饰可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的内容,装饰设计可以布置在室内或室外,根据需要选购合适的式样型号。玩具的种类有很多,可以直接向玩具商索要采购图样。大型玩具的地面要铺垫柔软,常用橡塑地垫。需要注意的是定期检查玩具结构的牢固性能。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就能免费领取哦~
装潢设计的内容
装修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平面布局设计:根据房屋的平面图,设计房间内各个功能区域的布置和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
2. 立面设计:包括墙壁、天花板、地板等室内装饰的材料和颜色选择,以及各种装饰元素和构造形式的设计,如墙面壁纸、石膏线、装饰灯具等。
3. 家具与软装搭配:根据居住者的需求和装修风格,选择合适的家具和软装饰品,包括沙发、床、餐桌椅、窗帘、地毯等,使整个空间达到舒适、实用和美观的效果。
4. 照明与电气设计:确定灯光的布置和类型,满足不同区域的照明需求,并考虑电气设备的位置和插座的设置,以便日常使用和电器安装使用的便利性。
5. 水电布线设计:考虑到各个区域的水、电、燃气等管线的走向和布置,确保管线布置合理、安全可靠,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6. 色彩搭配与装饰元素:根据整体风格和居住者的喜好,确定色彩的搭配方案,并考虑装饰元素的选择,如画作、装饰品、绿植等,增加空间的美感和艺术性。
7. 建材和装修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建材和装修材料,包括地板、墙面瓷砖、洁具、橱柜等,考虑材料的质量、耐用性和风格的协调性。
8. 防水与防火设计:在卫生间、厨房等易受潮湿或火灾危险的区域,进行防水和防火设计,确保家居安全和舒适。
以上是装修设计的主要内容,根据个人的需求和预算,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更详细、专业的设计。在进行装修设计前,建议咨询专业的装修设计师,以获得更好的设计方案和效果。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美术下册《校园艺术节》教案设计
室内空间总体艺术构思、构图、意境的创造以及艺术风格的塑造;
室内主体及背景景观的设计(如室内可移动绿化景观);
室内家具、灯具、地毯、织物及用品的摆放、展示与布置;
艺术品(包括绘画、摄影、雕塑、工艺品等)的选择、安装、展示与布置;建筑界面的艺术处理等。
室内装饰品要与室内的基本风格和空间的使用功能相协调。第二,装饰品的形成,大小和色彩要与室内空间的大小尺度和色调相一致。第三,考虑装饰品材质的选择。不同材质和肌理的装饰品会带来不同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觉。第四,装饰品的布置方式要以保证室内空间通畅为原则。最后,考虑装饰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征。不同地域,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
装饰品的民族文化特征的选择是各不相同的。可以说对室内装饰品民族文化特征的选择最能体现主人的个性品质和精神内涵。 在装潢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根据环境特点、功能需求、审美要求使用对象要求、工艺特点等因素、精心设计出高舒适度、高艺术境界、高品位的理想环境。
从字面上解释,“陈设”二字作为动词有排列、布置、安排、展示、摆放等含义;作为名词,则表示可用以观赏的“物品”。现代意义的“陈设”与传统的“摆设”有相通之处,但内涵更为宽泛。
室内“精神建设”是室内装潢设计的重点,它是以精神品质、性灵和以视觉传递方式的生活内涵为基本领域。从原则上讲,室内“精神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艺术性”和“个性”两个方面。现代室内陈设设计是室内设计(InteriorDesign)的延续,是涵盖了美学、室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学科的边缘性的综合性的学科。这就要求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美学基础以及良好的文学修养功底,也要求设计者熟悉掌握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这就是设计中的人文艺术设计。 只要谈及装潢设计,我们就不得不考察一下人类早期对装潢设计的初步探索:人类在穴居时代已开始用反映日常生活和狩猎活动为内容的壁画作装饰;古埃及神庙中的象形文字石刻,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雕梁画栋,欧洲18世纪流行的贴镜、嵌金、镶贝等都是为了满足人的视觉需求。中国古代人常称屋内的家具及摆件为“肚肠”,由此可见,前人已经意识到室内陈设在家居环境中的重要地位。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人类就开始不断地把自己的意识加于周围的一切事物之上,使其更好地、更美地为自己服务,这就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人类陈设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陈
设活动逐渐与艺术结合演变成当今的装潢艺术。20世纪以来,随着结构技术的发展,建筑内部空间不断扩大,使用功能日趋复杂,建筑内部不仅需要美化,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划分,以全面满足人的精神文化、行为、心理和生理等等的需要;室内设计逐渐成为由建筑设计衍生来的,同时可以独立于建筑设计之外存在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室内陈设设计则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室内设计过程中画龙点晴的部分。
虽然装饰发展和室内设计的历史与艺术品收藏的发展史是不同的,但通过以人们长期以来是如何与艺术生活在一起的研究,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难以分割的联系。
历史的回顾
早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已经开始把居室地面做成平整光洁的石灰质地面。从新石器时代的居室遗址里,还可以看到修饰精细、坚硬美观的红色烧土地面。原始人穴居的窑洞里,已有人,动物形态的岩画.
古埃及装饰风格简约、雄浑、以石材为主。柱式是其风格之标志;柱头如绽开的纸草花;柱身挺拔巍峨,中间有线式凹槽、象形文字、浮雕等;下面有柱础盘,古老而凝重。
神庙建筑体现了希腊古腆风格单纯、典雅、和谐的风貌。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是希腊风格的典型柱式,也是西方古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
古罗马风格以豪华、壮丽为特色、券柱式造型是古罗马人的创造。两柱之间是一个券洞,形成一种券与柱大胆结合极富特色的装饰性柱式,成为西方室内装饰陈设最鲜明的特征。西罗马风格柱式曾经风靡一时,至今在家庭装饰中还常常应用。
对家具、艺术品和装饰进行随意搭配、把装饰品看作是与室内装饰同样重要的元素,这种思潮在17世纪开始兴起。壁画冲破了边框的限制,形象更加丰富,活力四射的雕塑美化了屋顶、“支撑”了建筑元素。法国式的贵族品位引领了欧洲的潮流,著名画家的名作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产阶级在聚集财富的同时,也成为艺术和建筑的赞助者。艺术收藏成为一种时尚,而且经久不衰。
法国防大学18世纪前流行巴洛克风格的家具和室内装潢、墙面、天花板、门楣、窗柜用壁画或者浮雕锦缎做装饰,显得空间开阔;家具富有柔和、浪漫色彩。
直到架上绘画的出现,在家庭布置绘画作品才开始考虑与整体装饰风格的协调,以及与建筑装饰、雕塑、家具以及陈设等形成统一的整体,这就是为了使各种元素用同一种语言“说话”。
这就极大地促进了视觉艺术的发展。当然,如何在这个统一体中避免单调的问题成为需要首要考虑的。
人们都渴望一个更加亲切舒适的室内环境,艺术品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收藏的兴趣和能力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贵族、教堂或政府。虽然这些有权势的阶层依旧可以通过购买、掠夺或大规模赞助而获得艺术品,以及通过展示艺术品来显示他们的权势、地位和财富,但艺术收藏的逐渐大众化。使得博物馆成为展示艺术的公共仓库。而在19世纪以前,博物馆是贵族私人拥有的,藏品也反映了高人一等的主人的品位。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前,室内装饰的内容都沉浸在宗教的主题之中,从墙壁、地面、到家具、镜子和餐具等莫不如此。
当这种形式还盛行于一些亚洲和东南亚文化中时,取材于科学及几何图形的反映世俗生活的题材在西方逐渐传播开来,并且为文艺复兴注入了经典的概念。中世纪逐渐出
现了取自自然界的植物图案,这在装饰物的边缘和挂毯中很常见。在文艺复兴时期,室内装饰成为表达文化内涵的一种最佳途径。教皇和王子们纷纷邀请著名艺术家去装饰宫殿和教堂的室内。艺术家们不仅仅要画画,还要考虑房间的整体设计,于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展示及私人艺术收藏赞助的兴起,许多富有的家庭开始聘请艺术家为他们美化住宅。一些人甚至为了追求奢华的艺术和装饰而倾家荡产。20世纪的收藏家们很难想象,而且也几乎不可能再造出如此华丽壮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室内装饰样式来。
美国人就曾试图以他们无与伦比的财富来再创辉煌。20世纪以后,美国人从欧洲和其他国家吸取灵感,不仅形成了自己的关于住宅建筑、设计以及艺术价值的概念,而且使之简化和民主化。而19世纪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模式也极大地促进了各种产品——从家具到地毯和建筑材料的制造。
伦敦一处住宅中的画室,布置着法国18世纪的家具,包括一套路易十四式的扶手椅,并且展示着许多大师的作品,如毕加索。 一是满足室内使用功能的物品陈设、如家具、餐具、烛台、容器、乐器、灯具、书籍、织物(壁挂、窗帘、台布、床罩等)、日用器皿、家用电器及其他小品。
二是满足室内美学艺术及精神要求的艺术品及收藏品,如绘画、壁毯、壁挂、雕塑、装饰品、工艺品、古玩、字画、插花、绿色植物等。陈设品的合理选择对室内环境风格起着强化的作用,因为陈设品本身的造型、色彩、图案、质感均具有一定的风格特征,所以,它会进一步强化室内环境的风格。
“广而告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海报设计的基本知识。
2、方法与过程:掌握海报的设计步骤和制作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掌握海报的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及创意方法。
2、尝试设计一幅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难点
对学生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根据活动的主题去设计一幅富有创意的海报。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是否掌握了海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2、能否根据活动的主题展开思维联想,设计出创意独特的海报。
3、是否热心参与学习活动,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操作实践过程能否细致耐心,与同学合作是否融洽。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设备、实物投影仪、卡纸、彩笔等。
学具:卡纸、铅笔、橡皮、彩笔等。
教学设计示例
一、范例导入
以“长安大学第xx届图书文化节”的宣传海报或其他代表性的海报为例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海报中传递的信息,发现和总结海报的特点。
二、新授内容
1、海报的构成要素。
对比多幅海报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海报的构成要素。
2、海报设计的原则。
利用“第xx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海报,引导学生说出各要素的选择和处理的特点。
(1)文字:
A、标志性文字即海报的主题文字,必须醒目、简洁,字体的选择和编排应根据活动的需要作艺术化的处理。
B、辅助性文字是对标题的具体说明,一般需要写明活动的地点、时间及主要内容。
(2)图形的位置和比例在海报中一般比较重要,图形的选择应呼应主题且构思新颖。
(3)色彩应醒目,常用对比色,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3、海报的创意设计。
引导学生结合说学的海报知识,分析优秀海报作品构思、处理等独到之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4、海报的制作方式。
通过欣赏大量优秀海报作品,了解优秀海报制作方式——计算机制作、手绘制作。
三、实践练习
用手绘的方式为学校艺术节设计一张创意独特的海报。
1、说创意思路。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并通过讨论完善自己的创意思路。
教师辅助总结,让学生了解海报设计的具体设计步骤。
2、画创意海报。
把创意想法表现出来。(要求:构图合理、完整,主题明确)
四、展示评价
1、四人小组展示交流,进行自评和互评。
2、教师点评部分作业,巩固本课知识。
五、拓展提升
出示几幅能引发深层次思考的公益海报,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含义,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进行德育深化。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加强美术及相关学科与校园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运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美术在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增强设计为生活服务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生活的热情。
盛情邀约
教材分析
盛情邀约,即呈递请柬,邀请校领导、老师、各班同学及学生家长等参加学校艺术节中的某个活动,这是艺术节实施中的一个必要流程。
请柬,作为感情联系纽带的礼仪性书信,经过古老文化的积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寄托着深情厚谊,彰显着独特的视觉美感。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的海报设计和小学阶段贺卡设计教学内容的梯级延伸;因此,可适当弱化“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相关知识、制作技法的学习,适当加强“综合 探索”领域的学习研究。可积极挖掘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当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在内容的编排上没有过多地涉及涉及和制作方面的知识,而是侧重于介绍请柬设计的独特要求,为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协调统一的设计练习。拓展环节通过同一主题系列作品的展示,为下一单元——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欣赏学习进行了适当的铺垫。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请柬的内容、意义、书写及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张校园艺术节请柬。
2、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请柬的设计制作过程和具体步骤,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3、使学生了解重大活动的基本礼仪,培养学生的基本礼仪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请柬的一般知识,学会请柬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出有创意和特色的校园艺术节请柬。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是否掌握了请柬的书写格式要求和设计技巧。
2、是否利用所掌握的请柬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出符合校园艺术节主题的请柬。
3、是否热心参与学习活动且学习兴趣持久。
4、能否将所学请柬知识及设计制作方法运用于学校艺术节的实际活动中。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及设备、请柬实物、卡纸、彩笔等。
学具:卡纸、铅笔、橡皮、彩笔、剪刀、固体胶棒、其他各种装饰辅助材料。
教学设计示例
一、动画导入
播放动画经典故事《森林音乐会》,请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音乐会的消息的?进而导入本课课题:盛情邀请-----请柬的设计。
二、新授内容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环节一了解并掌握请柬的内容、意义、书写格式等基础知识。
1、请柬的意义。
(1) 设问:举行活动为什么要送请柬?(引导学生说出请柬的意义)
小结:请柬又叫邀请函,也称请帖,是单位、团体或个人邀请有关人员出席隆重的会议、典礼等活动时发出的礼仪性书信。
(2) 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就要召开了,同学们能否试尝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精美的请柬,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柬的类型。
设问:同学们都知道,请柬来源于生活。那么在生活当中,你都见过哪些类型的请柬?
(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请柬类型:结婚请柬、生日请柬、会议请柬、活动邀请函等,课件出示)
3、请柬的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打开桌面信封观察分析手中的请柬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请柬的类型、色彩、图案、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说出请柬的结构形式:单贴、双贴、组合贴)
4、请柬的内容。
结合请柬欣赏,总结出时间、地点、邀请人和被邀请人等相关内容。
5、请柬的书写格式
出示两种不同书写格式的请柬,在观察和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请柬书写格式: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
拓展介绍: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片状,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阅读,所以,书写也就形成自上而下、从右往左的顺序。后来,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随着中西文化的涌入,拼音文字与中文混写现象的增多,人们横向阅读和书写的习惯逐步养成,请柬的书写也出现了横式。根据人们的喜好,竖式写法还常被运用在请柬上。
6、请柬作品欣赏。
课件出示3—5幅作品,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环节二合作探究请柬的设计制作步骤。
1、小组合作分析手中的请柬,探究制作步骤。
2、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 构思,确定活动主题和结构形式
(2)剪出衬底图形
(3)装饰美化
(4)写上请柬文字内容
3、小组展示请柬,总结请柬的制作方法。(剪刻粘贴、绘制、电脑设计等)
环节三小组合作进行请柬的设计制作。
1、提出设计制作要求。
(1) 为学校举办的校园艺术节设计一张请柬。
(2) 可用绘画、剪刻粘贴等方法。
(3) 内容要与设计统一,信息准确完整,书写格式规范。
(4) 设计新颖,别出心裁,色彩搭配和谐。
(5) 注意刀具安全,保持教室卫生。
2、学士制作,教师巡视指导,计划书展示典型作业,指出优缺点以供借鉴。(播放背景音乐,展示以往学生优秀作品,自动切换)
环节四作业展示评讲。
1、组内互评,推选本组1—2件优秀作品。
2、班级小组展评,讲解设计思路及制作过程。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请柬知识和制作技巧,总结精彩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2、教师总结教学情况。
四、知识拓展
运用计算机常用应用程序-----windows中的“画图”或Photosshop软件等,设计制作请柬。
五、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的海报设计和小学阶段贺卡设计教学内容的梯级延伸;因此,可适当弱化“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相关知识、制作技法的学习,适当加强“综合 探索”领域的学习研究。可积极挖掘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当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艺术魅力的展示
教材分析
本课的具体内容是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并进行表演活动。
面具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是一种纵贯古今、遍及全球的重要文化现象,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外在形式。我国事面具产生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它的原型和影子仍然在我国民众心理上、民俗上、文化上和艺术上发挥着作用。
面具的制作和表演是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课的编写改变了以往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法而忽视美术文化学习的做法,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面具的起源、演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情感态度和审美习惯等,通过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人物特征,认识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发展意识。
本课内容可安排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以“收集、交流、欣赏、探究、评价”为主,广泛、深入了解面具文化;第二课时以创作实践为主,根据校园艺术节表演需要,引导学生准备材料、确定方案、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并进行小型模拟表演,为演出做准备。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处理。
教材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第一个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收集各类民俗活动中的面具资料,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
2、能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方法,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自编自演面具表演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领略面具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体验面具带给人们的乐趣,提升关注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能否自觉地以艺术的眼光关注并分析具有民族特色的面具。
2、能否运用美术术语对面具作品进行评述。
3、能否按照所学的方法步骤细致地完成面具制作过程。
4、能否联系以往所学的设计内容积极交流。
5、能否积极参与面具表演活动,并体现出对这一古老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实物及范作、相关图文资料等。
学具:制作面具的各种纸、胶水、剪刀等工具材料,面具表演用的道具和音乐光盘等。
教学设计示例
第1课时
一、游戏导入
课前让几个学生戴上面具,交换服装,伴着上课铃进教室,其他同学猜其姓名。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起学生探究面具的兴趣。
二、面具知识的介绍
1、引导学生把搜集到的、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师生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和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代面具的功能。
2、提问:现代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思考交流:家具装饰、表演、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去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时常用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加深对面具的了解。
三、讲解面具设计的制作方法
按照以下步骤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确定角色——选择材料——设计形象——剪裁部件——拼接组合——添加装饰——调整完成。
四、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
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或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表演角色个性。
五、教学反思
面具的制作和表演是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课中我改变了以往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法而忽视美术文化学习的做法,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面具的起源、演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情感态度和审美习惯等,通过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人物特征,认识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发展意识。
第2课时
1、才艺展示。
分别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分组设计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互动点评
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对每组节目给予评价。
3、交流体会
将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 提问: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4、教师总结评价。
本课应体现“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学生的探究和体验。另外,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环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流露及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